2025年7月24日,六和所创始合伙人李静律师应万向信托邀请,为其高管团队及信托业务骨干开展了一场主题为“家族信托司法实践专题交流”的深度讲座。讲座现场气氛热烈,与会人员踊跃提问、积极互动,展现出对家族信托司法实践的高度关注。
李静律师作为在财富管理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律师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结合典型案例与最新司法动态,系统性地解读了家族信托在设立与运营中的关键风险点。他指出:
一是刑事追缴与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边界问题。李律师综合法律业界关注度高的案例,揭示了司法实践中对家族信托财产合法性的审慎态度。他强调,当信托资金涉及刑事违法所得时,即使信托架构业已设立,仍可能面临司法强制执行风险。信托财产的合法性审查需穿透至资金源头,尤其关注委托人与受益人的经济关系匹配度。
二是资金混同的合规风险。结合国内典型的效力争议案例,李律师分析了资金混同对家族信托效力的影响。他指出,若信托财产中合法收入与非法所得无法明确区分,司法机关可能基于“货币占有即所有”原则采取保全措施。受托人需建立动态资金追踪机制,通过独立账户管理、定期审查等方式确保财产来源可追溯。
三是信托目的正当性的司法审查。通过一则地方法院的公开裁判案例,李律师提示了信托目的合法性审查的重要性。他强调,信托文件需明确受益人范围及分配规则,避免因损害债权人利益引发撤销风险。尤其在面对委托人债务风险相对偏高的情形中,受托人更应审慎评估委托财产状况,防范家族信托被击穿的风险。
交流环节,现场人员围绕信托财产来源审核的合规边界、法律适用规则等问题展开讨论。李律师结合《九民纪要》及国内司法实践,对这些实务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,并特别提醒,家族信托的合规性需贯穿业务的全周期管理。
李律师还提出,针对财产来源审查,家族信托的设立需构建“实质重于形式”的尽调体系,建立“人-财-目的”三维尽调模型,通过分析家庭成员关系、资金流水、交易合理性等手段,形成完整的KYC链路。在履行适当性义务方面,参照2026年即将实施的《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》,家族信托需将“了解客户、了解产品、风险匹配”嵌入资产配置服务流程。此外,他还强调要强化受托人责任,家族信托应避免过度保留委托人控制权,明确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职责,确保投资建议符合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。
此次专题讲座,李静律师凭借专业的解读和实用的建议,为万向信托在家族信托业务的合规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指导,也充分展现了六和律师事务所在财富管理法律领域的专业实力。